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歷代皇朝風雲實錄:變法之殤

歷代皇朝風雲實錄:變法之殤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34880
趙東艷/編著
大旗出版社
2015年10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6234880
  • 叢書系列:大旗藏史館
  • 規格:平裝 / 256頁 / 普通級
    大旗藏史館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通史












    積弱不振、百弊叢生;君主昏庸、天下紛亂;

    權貴貪婪、百姓貧苦;變法成敗、非死即傷,

    成者明君,敗者昏君,差別往往僅在帝皇一念之間。





    前言



    商君雄秦

    在封建制戰勝奴隸制的浪潮中,商鞅,以改革者的姿態在這一大潮中推波助瀾,並使秦國一躍而起。然而他本人卻遭受了極為悲慘的車裂之刑。



    以夏變夷

    魏晉南北朝,中國再一次地分崩離析了,而鮮卑拓跋氏因有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卻顯得那樣光豔奪目。改革促進了自身民族的發展,更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加速了統一的到來。



    曇花一現

    范仲淹等人的慶歷新政可謂切中時弊,但北宋的守舊勢力太強大了,以至於新政僅存1年有餘便夭折了。



    安石拯危

    北宋政權到神宗執政時,已是病入膏肓,雖有王安石拯危救難,但仍未阻止其向垂死的邊緣滑去。



    晉用楚材

    「楚材晉用」是春秋戰國時代人才流動的普遍現象。13世紀初葉,中國又出現了一位「晉用楚材」,那就是生於金卻為蒙古所用的契丹後裔耶律楚材。



    人亡政息

    明朝末年,張居正又使瀕臨滅亡的封建肌體重現一片生機,但很快便人亡政息。



    洋務新風

    當封建中國的大門被強行打開的時候,沉睡的中國人被驚醒,於是乎,颳起了一股洋務新風。



    戊戌喋血

    國恥使愛國的志士奮起,於是改革封建政體的維新運動應運而生。但是,變法何其艱難,戊戌英雄的血流成了河……






    前言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新與舊的鬥爭就像這綿延不息的歲月一樣,與歷史發展相伴。新與舊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新事物不斷戰勝舊事物,是社會之所以進步的根本所在。



      然而,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是充滿了艱辛與苦澀,充滿了鬥爭與血腥。翻開歷史畫卷,無數新與舊紛爭的場面呈現在我們面前:舊勢力的血流出來了,許多仁人志士倒下了。這就是鬥爭的殘酷,歷史的無情!



      綜觀新事物發展的歷史,新舊鬥爭的形式多種多樣。



      首先,在各個歷史轉折時期,新制度代替舊制度的鬥爭。如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時候,商鞅等一批改革者與奴隸制不懈地鬥爭;封建制末葉,資本主義嶄露頭角,於是有了洋務運動的誕生。



      其次,在國家機器不能正常運轉,政治、經濟危機威脅著政權生存的關鍵時刻,統治階級有識之士為拯危救難,而進行的社會變革中與舊勢力的艱苦鬥爭。如北魏的孝文帝、宋代的范仲淹與王安石、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張居正、清代的戊戌維新派等都屬於這一範疇之改革者。



      此外,歷史上無數次的農民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等等,都是對舊制度的沉痛打擊。而當被統治階級的暴力革命摧毀了舊政權,統治階級又重建新王朝的時候,為了自身的長治久安,往往能對舊政權的弊政做以調整,這都是新舊交替的重要內涵。



      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浩如煙海。這正是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去以及燦爛的今朝!



      基於本書篇幅,我們只把那些歷史轉折時期以及王朝危難時期的新舊鬥爭畫面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讓人們去認識它、回味它。在驚濤駭浪的歷史沉浮中,每當新生事物出現的時候,它總要受到舊勢力的強大阻攔,正因為此,新事物總是不斷受到波折、創傷乃至暫時消亡。但是,它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卻生生不息,它對歷史的巨大推動作用也無可辯駁,它給人們留下的財富更是十分豐厚的。新事物總是在曲折中前進,而新事物最終要戰勝舊事物,歷史就是這樣迂迴曲折地向前發展著。



      商鞅變法是與舊勢力激烈鬥爭取得成功的典例。雖然商鞅命運十分悲慘,竟在死後還被施以車裂之刑,但是,他與王安石、張居正等人亡政息的改革有很大不同。之所以前者成功了,而後者卻以失敗而告終,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政治、經濟改革是否協調一致、相輔相成;是否有強有力的法律做保障;改革者的自身素質以及位居人君的最高統治者及其繼承人的改革意識如何,等等。這些都是決定改革成敗至關重要的。另外,當一個制度代替另一個制度的歷史大潮來臨之際,只要改革者順應潮流而動,再加上改革者自身的智慧與才幹,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商鞅正是處於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歷史時期,他感受到了時代跳動的脈搏,從而建立了豐功偉業。而王安石與張居正的改革卻與此不同。他們是處於封建政權已走向衰弱,王朝之弊已積重難返之際,這些志在有為的中華精英欲勵精圖治、拯危救難。但是,危機的王朝走向沒落與垂死,正如新興的制度走向繁榮與昌盛一樣不可逆轉!



      誠然,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也可稱得上是歷史轉折時期即封建制滅亡資本主義產生之際的產物。但它是當中國封建大門被外國洋槍洋炮打開的時候,先進的中國人掀起的學西學、辦洋務的運動,它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企圖以特殊的方式進入資本主義。雖然當時的世界已經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的中國還沒有興辦資本主義的條件,所以洋務運動時代的中國,並沒有形成資本主義代替封建制的歷史潮流,而洋務運動更多具有的也是維護那千瘡百孔的封建制度為目的,以西學補救中學,必然是失敗的。但是,洋務運動對中國的啟蒙意義極其深遠,只有在此時,閉關自守的中國人才知道,自己的身外還有一個先進的世界。



      在中國歷史上,拯危救難的改革可謂層出不窮,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以及清朝滅亡前的維新運動,都屬於這一範疇。在王朝衰微、江河日下之時,少數改革家的孤軍奮戰無以扭轉乾坤,失敗的命運也是必然的。然而,正是由於他們與舊勢力的抗爭,才使無數後來的人們勇往直前、戰鬥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有許多少數民族的改革者,他們以先進的漢族文化為楷模,艱苦創業,勇於進取,大力革除本民族落後舊習。不但使本民族迅速發展起來,而且對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的統一,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書因篇幅有限,只收錄了北魏孝文帝和蒙古耶律楚材的改革為例。



      掩卷思索,無數驚濤駭浪已成歷史,無數刀光劍影已成過去。當我們從書齋中走出,感受到的是一片溫暖的陽光,周圍是那樣祥和、美妙,而又充滿生機。原來,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該是多麼美好!改革,已使我們的民族走向了繁榮,也只有改革,才能使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然而,如何更深入地將改革進行下去,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面前的一道難題。或許此書能給人們提供些許借鑑,能對人們有所裨益吧。





    其 他 著 作